||
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 于斐
今天,不確定性和協作、創新一起,已經成為經營管理中的關鍵詞。并幾乎每天都在我們眼前發生著。
作為醫院領導者,這場變革需要拿出勇氣摧毀舊的布局,重新設計整個格局,從頭改變、革新我們舊的思維體系,做好生態圈建設與思維創新。
現在很多知名企業如阿里巴巴、京東和華為等企業都在打造自己的生態圈,
什么是“生態圈”?
顧名思義,就是主導企業整合行業內外各方的產品、渠道、技術、終端、服務、平臺、資金等在一定范圍內形成共生、互生和再生的生態系統,良性循環,以更快實現戰略目標。這里的生態系統包括產業鏈生態,也包括跨行業的生態,且后者帶來的競爭力,影響力會更大。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和醫療保障制度的實行,醫院必須實行低耗、高效的集約管理,通過挖掘潛力,加強管理,優化結構,提高質量,使醫院走優質、低耗、高效的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
生態圈讓我們從整體的高度審視整個產業的發展,對其有深入的認識,并由此對自身進行更加精確的定位,更加精準整合資源,以適應這一充滿生機同時又危機四伏的醫療產業。
醫院要做好生態圈建設,第一件事是改變線性思維方式,走向一個面的結構性的思維方式。因為未來的一切,一切的機遇都在面和結構之中產生!
生態圈應遵循開放、有序、合作、共贏的原則,共生、互生和再生可以說是保證醫療生態圈長久高效運轉的關鍵。
醫療生態圈包括:患者、政府、醫院和醫生、企業、技術平臺(互連網+醫療、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服務等)、服務平臺(第三方物流平臺、第三方OEM平臺、醫療產學研轉化平臺、醫療投資平臺、第三方醫療服務平臺、電子商務平臺、微信醫療應用平臺、互連網醫院、遠程醫療等)。
患者處于醫療生態圈的頂端,政府相關部門通過監管,政策的導向規范,凈化醫療生態圈。
隨著時代的發展,用戶的需求不斷迭代,傳統的醫院和互聯網醫療并不能完全滿足用戶的需求。一個能夠持續圍繞用戶需求的迭代提供場景解決方案的生態尤為必要,這個用戶不光是患者,還包括醫院端。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生態圈包括了五個層面:
一、建立第一級的預防網:提供科普知識,改正人們的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進行預防,通過藥品和器械有效控制高血壓、高血脂、 高血糖等疾病發生。
二、對于一級預防不成功而不幸患上疾病的患者和沒有參加一級預防防控網的患者,醫院的醫生通過技術先進的器械,有效的藥物、設計一套治療方案把患者醫治好。
互聯網醫療平臺如春X醫生,平X好醫生,互聯網醫院更高效幫助患者完成掛號,預約,問診等服務,而微信醫療應用平臺則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場景等服務。阿里健康則提供醫藥電商,健康保險,健康管理,互聯網醫院等服務。
在醫療水平落后,醫療技術力量比較薄弱的地區,可通過醫聯體,網絡醫院和遠程醫療幫助本地的醫生完成對患者的治療。
三、對已經得到醫治或術后的患者,醫療機構可提供各種貼心式的康復途徑和措施建立二次預防的防護網。
四、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服務:通過互連網+醫療,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服務,家庭醫生救護系統等把患者、家庭、社區、醫生、醫院,互相網等進行互聯互通;把一級預防、治 療、康復、二級預防有機結合起來。
五、醫療生態圈的合理分工:在藥械注冊人制度,招標持續降價,降低藥占比,耗戰比,藥械零差價,DRG等政策的影響下,2020年以后醫療產業化,專業化的合理分工會越來越明顯,醫學專家或技術專家專注做研發,贏利模式是通過出售研發成果掙錢;大商業集團公司專注做物流配送,融資租賃等,中小型代理商只做服務,外協加工廠專門做貼牌加工,生產企業主要精力放在品牌的打造和市場推廣上;第三方的服務機構從事資金扶持,產品注冊,專注做產學研的轉化,這樣形成專業人,做專業事。醫療圈輕資產運營會成為現實!
臺灣模式一直為亞洲的樣板之一。從整體上來看,其中最具競爭特色的,就是對生態圈的構建極為成功。臺灣的醫院生態圈運作模式,在以下三方面做得最為成功,值得中國國內的民營醫院借鑒:
1、以醫護人員及職工為核心,構建了員工生態圈。
臺灣的醫院管理,在人本文化上很注重員工的需求及成長,通過正面價值觀及人本文化,倡導團隊力,形成了良好的員工群體生態圈,使每一位醫院員工都有很強的歸宿感、榮譽感,對醫院的忠誠度極高,我們會發現,臺灣的很多醫院員工都是工作10年以上,并實現以老育新,形成了穩定、和諧的員工生態圈。
2、以患者及家屬為核心,構建了客戶生態圈。
臺灣的所有醫院,均很注重患者及家屬的在院就診及陪診體驗,一些中大型醫院,甚至把醫院打造成一個便利綜合體,吃喝玩樂樣樣齊全,在醫院里看到電影院、咖啡廳、商場等等,一點也不奇怪,體驗式就診陪診設計,大大提升了客戶的滿意度及粘性,使很多患者及家屬均會把體驗性強的醫院列為長期甚至終身就診醫院。
3、以小區及街道為核心,構建了社區生態圈。
臺灣的很多醫院,鑒于政策原因,在營銷上都是以社區經營為主導,每家醫院都設立了健康促進中心,重點就是對區域內社區進行整體健康管理及指引,并立體化、系統化滲透到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使健康主題,成為市民吃、穿、住、行外的第五大生活主題,共同構建了社區生態圈,這種蓄水池式的社區經營模式,保證了區域內的居民會最大程度選擇該醫院就診。在提升客戶滿意度的同時,增強客戶對醫院平臺的整體依賴性,從而達到對客戶閉環、終身管理的經營目的。
一家醫院要想長期穩定的發展,必須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
一、建立穩定的病源群體
醫療行業是一個特殊的服務行業,其特殊性體現為技術含量高、人文含量高。也就是說,醫療是一個高技術、高風險、高奉獻、高情感的服務行業。
比如社會辦醫,病源從哪來?病源的第一個增量,來自公立醫院轉移出來的客源。病源的第二個增量,來自于醫療服務可及性提升后,更好、更快、解決居民的常見病需求。社會辦醫的市場增量的第三個來源,是針對中高端人群的個性化醫療服務。
病源是醫院的根本所在,病源意味著醫院現金流的大小,意味著醫院可支配收入的多寡,可以說病源越穩定,醫院發展越穩定,病源越大醫院發展越快, 而醫院病源的大小往往都是由醫院的服務質量、醫療質量和醫院品牌口碑等因素決定的。
醫院經營出現問題,很大一部分問題都出在病源上,所以醫院要想擴大或者穩定醫院的病源,往往只要堅實的提高醫院自身的醫療質量,并在此基礎上提高醫院的服務質量形成醫院自己良好的口碑。病源的穩定才是醫院生態系統建立的基礎。
二、打造高績效品牌文化
高績效文化,其核心價值觀必然是圍繞追求優秀績效的,例如IBM的力爭取勝、華為的追求完美;而文化的其他價值判斷,如什么樣的員工是優秀員工、什么樣行為應當被獎勵等,也必然圍繞追求高績效來展開。
在擁有穩定病源的前提下,打造屬于醫院自己的品牌文化,不僅有助于提高醫院病患的粘性,更能提高醫院員工的歸屬感和認可感。
其實醫院的品牌打造在醫院剛剛建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而當醫院具有一定公信力的時候,醫院品牌形象才初步顯現,這個時候醫院的品牌文化的重要性就開始顯現?梢钥吹,有些醫院在剛畢業的大學生眼里,哪怕是倒貼都要去實習;一些醫務人員對外提到自己出自哪個醫院,別人都投來欽佩的眼光,這就是醫院品牌文化做起來后的效果
一個具備優秀組織文化的醫院將產生巨大的凝聚力,并促使員工共同承擔其組織的使命和責任。這種優秀的組織文化也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每一位員工的日常行為中,并使社會公眾通過員工的行為感受到醫院的文化品牌和價值。一家醫院如果沒有自己的文化理念就沒有“靈魂”,醫院文化理念塑造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即以人本管理為中心,以誠信經營為基石,以學習創新為動力,以競爭激勵為平臺,以優質服務為根本,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低耗高效為目標。
在新加坡,建立適合醫院實際的文化體系,加強對醫務人員核心價值觀和職業素質教育,增強熱愛醫院、奉獻自我的主人翁意識,樹立愛崗敬業精神,建立操作性較強的激勵機制,提高人員團隊意識和歸屬感。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老師在浙江大學講課時指出:數字化時代醫院領導要具備前瞻性的洞察力與決斷力,全面提升醫院數字化能力、文化融合能力,全周期的提升患者及醫護人員體驗、改善醫療成效收益、降低醫療成本是發展方向……先進與落后的差距主要并非規模和硬件,而在思維與認知。在當前形勢下,文化管理已經取代了變革管理,并且已經成為醫院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必須善于將醫院文化與醫院績效融合,建立起符合市場需求和醫院要求的高績效醫院文化系統。而高績效文化的醫院必然能夠順利渡過寒冬,成長為卓越的行業領導者。
二、建立高績效醫師團隊
提高醫療質量和安全,是打造醫院核心競爭力的重點。
醫療要想獲得長遠發展,必須從醫生、產品、服務等多個方面去規范,尤其社會辦醫機構更應該回歸“價值醫療”的角度,圍繞著患者的體驗迭代和醫護價值的提升,聯合起來做大醫院的價值。
以往我們對醫療事業的發展往往從專業、技術或人才管理的角度進行著重強調,但實際上醫院與醫院競爭實際上是綜合實力的競爭。在近些年的醫院發展中,醫院在硬件建設上已初具規模,而軟件建設仍比較滯后。醫院改革走的基本是一條高投資、高消耗、低產出的粗放經營型道路。
很多醫院現在都面臨著員工稀缺的問題,而一些與醫科大學合作的醫院往往并不會為此事擔心,而醫院要建立自己的生態圈醫師資源渠道至關重要。比如海X醫療,就從模式上提出搭建“物聯網醫療生態”的理念,通過鏈接公立醫院、社會辦醫機構,醫學院校、資本方、藥品、設備方,形成一個醫療生態圈,去共同推動和解決發展中遇到的人才問題、職稱問題、學科問題等。
醫院有好的醫生,不僅能從根本上不斷提高醫院的病患滿意度,并且能對醫院的口碑進行有效的傳播,還能吸引到更多優秀的醫生前來求職。而前期的品牌文化建設已經為醫師資源渠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就像最近華為成為了行業內都想去的公司,在此基礎之上利用醫院的品牌形象與一些機構和學校達成合作協議建立長久、穩定的員工來源。
海X醫療通過康復、腫瘤、老年護理、健康管理四大場景的體驗出發,不斷圍繞用戶需求,迭代用戶體驗,與大健康產業鏈上各攸關方共創,共同打造用戶終身健康管理的“1+4+N”的體驗生態。在“醫患合一”理念下,海爾醫療圍繞生態共創,將用戶體驗和服務質量一致性持續放大。
終上所述,只有病源穩定了,自然而然醫院的品牌形象也樹立了起來,而品牌形象的樹立往往會帶來更多的病源和醫生資源,最后醫生資源穩定了,又會幫助醫院加深品牌的影響力,進一步帶來更多的病源,以此形成良性的生態循環。
于斐老師,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創始人,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中國養生品牌策劃第一人。
于斐老師微信:yufei-1966
GMT+8, 2021-4-26 10:48 , Processed in 1.0842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19 www.qipai6472.com